第九百三十六章 交易(2 / 2)

明贼 五味酒 2911 字 22天前

所以,李信暂时并不像给与清兵反击,而是特意营造了一种明军实力不足的假想。几支后续赶来的新旧军,分别置于北京以东的通州,以及西面的西山,摆出了一副协防北京的架势。

……

昌平州,清军大营,皇叔父摄政王将几个将军骂的狗血临头,区区一个居庸关仅有数千明军把守,居然一连三天都没有尺寸之进。后来他将所有的红夷大炮都调到了居庸关下,应是以重炮轰烂了关城城门,大批的清军才一拥而入占领了居庸关。

从俘虏的口中,多尔衮得知,这支战斗力极为顽强的明军,居然是明朝一个藩王的私兵。于皇家争斗十分敏感的多尔衮立刻便意识到了这其中的不同寻常之处。

藩王的人马战斗力如此之强,血战之下大明京师方面却没派一兵一卒过来,这究竟是为何?原因不言自明。

于是,多尔衮当即下令清军停止追击,并在大肆劫掠一番之后,全数退出居庸关。

清军南下的次日,沈王带着恶战余生的部众重返居庸关,不禁百味丛生,想不到鞑子的战斗力竟如此之强,强的远超想象。

“王爷,城中发现不少粮食,粗略估计当有上万石。应是鞑子撤退之时,不急带走!”

然而,沈王却陷入了沉思,清兵从容进退,怎么可能会留下上万石粮食资敌?其用意究竟为何?现在他身边仅有数千前锋,数万大队人马至少还要七日功夫才能赶到,鞑子将居庸关又拱手放弃,难道还有后续诡计?

思忖良久,沈王突然貌似顿开,一直紧绷的脸上居然还露出了笑容。他挥手招来了左右的心腹幕僚,对其低语叮嘱了几句。那幕僚却面色一变,颤声用极低的声音反问道:

“王爷可想好了?风声一旦走漏,数年之功将毁于一旦啊!”

沈王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从容,绿林好汉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富贵险中求。这虽然并不是值得夸耀的手段,但也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有些事看似注定,看似没有机会,但若兵行险招,花落谁家,孰胜孰负还未可知。

“本王已下决断,立即去办吧!”

仅仅隔了一个白天,大清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便等到了他一直等的人。

在听到家奴通禀沈王使者求见时,他的脸上再次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没看错沈王,此人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聪明人。

果然,沈王的使者居然对他这个明朝敌国的大军统帅带来了问候。

多尔衮无意折辱沈王使者,便开门见山问他何故如此。沈王使者又反问,摄政王留下粮食暗助沈王,如此手下留情,又所为何来?

多尔衮突的哈哈大笑:“好一张伶牙俐齿,也不兜圈子了,直说吧,本王欲助沈王夺得北京紫禁城里的宝座,不知你家王爷可愿意?”

沈王使者颔首道:“愿闻摄政王指教!却不知,摄政王打算从沈王那里得到什么?”

多尔衮目光咄咄逼人,大手在空中一挥,一字一顿道:“本王所求不多,只要沈王夺得宝座,须将山西北直隶割让与我大清!”

闻听此言,沈王使者即便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心神俱颤,他已经有些后悔接下了这个差事。此事无论成与不成,将来一旦大白于天下,他本人只怕会在青史之中抹上恶臭的一笔。

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沈王救了他的一家老小,他便只能豁出来身败名裂,也要为沈王搏上一搏。

“兹事体大!外臣不过区区幕僚,不能当即答复摄政王。”

多尔衮呵呵笑道,“回去问问沈王,让他早下决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说不定再过几日本王亲取了北京城,也就用不到他与本王交易了!”

当沈王得知多尔衮竟狮子大开口,欲谋夺北直隶与山西时,不禁破口大骂此人虎狼野心,趁人之危。但骂了一阵之后,终究还是思考起如何答复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