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求才若渴(5/3):新年好(2 / 2)

赵云 巫山哥 2915 字 17天前

“那四叔您的意思是?”赵风一时有些糊涂。

“你要外放啦!”赵延呵呵笑着:“大哥和我说了几天了,皇上对你很满意。”

“是吗?”那一刻,赵风心里五味杂陈。

为什么要到洛阳来求学?不就是要个更高的吗?

汉朝刚开始的举孝廉制度,到如今成了世家互相举荐后辈当官的阶梯。

有汉以来,刚开始孝廉必须要到四十岁以后才能举荐。

随着西汉覆灭东汉崛起,这制度越来越完善。到了桓帝灵帝这里,互相攀比成风。

今天你们家孩子八岁喂爷爷吃饭,明天我们家孩子七岁能给爷爷洗脚。

这是大孝子啊,那必须举荐。于是乎,年龄也就越来越轻。

要不然,怎么可能赵家的后辈们,身上都有孝廉在身呢?

譬如赵风赵巴赵云,他们哥仨是一起申报的,就是在父亲病重时,端茶递水,以孩提韶年之幼,行此孝举,不是孝廉是什么?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孝顺亲长,这件事三个人都在做,而且他们确实做了。

赵孟他们当时身上外伤内伤,简直就快成了废人。一方面,医生们的手艺不错,另一方面,就是三个孩子照料有方。

至于廉能正直,那就更好了,有谁能比写出《锄禾》诗词的孩子更能知道农民的辛苦?

既然懂得农村的艰难,自然在为官以后造福一方。

什么,你说是赵云,不是赵风与赵巴?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不能不说,现代人对亲族之间的渊源看得极重。

老子英雄儿好汉,弟弟优秀,哥哥自然也就没得说。

赵风都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也不知道心中是啥感觉,反正那晚醉倒了。

打那以后,心里就郁郁不乐。

还在幼小不知事的年代,自己就成了孝廉。

一转眼,马上就要外放。

而到地方做官,手下必须要有人。

曾经,他以甄家的女婿为荣,现在却恨不得没这门亲事。

为什么我没到颍川书院上学?说不定荀家的女婿就不是弟弟而是自己。

可如今我该怎么办?颍川书院天下知名,从里面闭着眼睛捞就是人才。

甄家有什么人?找人来算账吗?

鸿都门学是什么地方?鱼龙混杂,这几年自己看了一些书,其他同窗都特么来混日子,今后再靠家里买个官。

外放肯定要花钱,这些钱赵家自然出得起。

人才,真正的人才是有钱也找不到的。

为了人才,他甚至低三下四,要和袁家打交道。

见到左慈两人,特别是左慈本人,赵风的心里满是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