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人才济济(1 / 2)

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2294 字 11天前

高适的录用,裴旻自己解决了。

至于王翰他本有相投之意,而今的裴旻可是一代文宗。

不但诗词婉约大气,更做出了不逊于《劝学》、《出师表》这类的千古文章。对于王翰这样的饱学之士,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在王维的劝说下,王翰亦用意了成为裴旻幕府中的一员。

看着张九龄、王昌龄、王维、王之涣、王翰这样豪华的阵容,裴旻觉得自己完全不用为河西的文治担忧了。

儒学是一门包容性很强,同化性很重的学说,裴旻有心以儒学更好的控制河西,逐渐感染西域,乃至草原异族甚至阿拉伯、拜占庭帝国,一方面将大唐的伟大文化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可能的话他不介意将大唐的领地扩展到欧非大陆,先一步然他们感受到儒家的精髓,能够方便很多事情。

有如此庞大的文学阵容,裴旻真不信无法提升河西的整体的文化水平。

至于高适,裴旻依旧如历史他发展的一般,将他引导向军略,提高他的军事素养,成为他的军事参谋。

回到了姑臧,裴旻立刻与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颜杲卿、王维、王之涣、王翰等谋臣商议提高河西唐文化,巩固大唐在百姓心底的地位。

张九龄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备案,首先道:“开办学堂是一本万利的做法,理应首当其冲。原本可能出现教书先生不好找,现在完全无需担心。经过此次集会,相信会有不少人投入教化事业。”

裴旻正容道:“教育理应从孩子抓起,这点必须尽快处理!府库里应该还有不少钱吧……”

张九龄笑应道:“这个国公放心,府库银钱充裕,还有诸多大商表示愿意配合响应国公的一切政策,需要他们出钱出力的尽管说。”

裴旻也知道跟陇右的财政吃紧比起来,现在自己就是一个暴发户。

凉州七里十万家,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作为大唐第三经济中心,凉州每月收得的赋税是一笔极其可观的数字。凉州一州的赋税,几乎能与陇右十二州相比。

依照规矩,赋税的大头将会上缴给朝廷,小头由地方自由分配。即便是小头,也是不小的数额。

裴旻如今作为河西按察使,无权管账,但是使用的权力却是有的。

至于商贾豪绅资助,这是古来皆有的惯例。

一方面能够提升他们的影响力,一方面所在的家乡越富饶发达,他们自身的得利也就越多。彼此的合作,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裴旻开陇山修乌鞘岭让凉州的大商赚的盆满钵满。

能够将当得大商这个称呼的,都不是愚蠢之辈。

面对裴旻这样的人物,他们焉能不巴结?

出资造几所学堂,于他们而言,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裴旻道:“每一个县至少两个学堂。两个学堂的布局位置也要合理,方便县里的每一个学生。学堂要普及至每一个地域,不论多偏远都要保证县里有学堂。同时奖励开私塾的士人,地方官府给予配合。对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进行伦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