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最佳人选(2 / 2)

实在是遵化之战,方逸的表现太亮眼了,无论是袁崇焕还是孙承宗,两人统率十余万大军,但战果却远远不到方逸的十分之一。

对这名能力超强的臣子兼妹夫,崇祯和周后均给予极高的重视。

方逸留意到,在崇祯的身后,有一名身材高大的太监侍立,脸色谄媚,举止殷勤。

还未开饭,这太监便手持一银针上前,逐一在各个菜肴上刺了一刺,看样子是在检查有没有毒。

略略喝了几杯酒,崇祯便问起方逸前线的战事,方逸便将自己如何困守孤城,如何袭杀岳托,阿敏等人的经历,跟三人分说了一番,三人听了,皆是咋舌惊叹不已。

崇祯皇帝放下酒杯,含笑望着方逸,道:“今日孙阁老曾对朕说,方卿家有意前去草原,安抚诸部落?”

为前去草原的人选,崇祯一直在发愁,因为他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由于后金入侵大明之事的发生,狠狠地打了大明朝廷的脸,所以此次前去草原的人选,首先必须得能镇得住场面,最好是在草原部落中有一定威望,对那边情形比较熟悉的大臣前去。

其次此人还需头脑机敏,能说会道,能用三寸不烂之舌,想办法把这些草原部落拉到大明这一边来,或至少能让他们不至于投靠后金。

最后此人在大明也需要有一定身份地位,得有一定官职,身份太低,会让对方感觉受到冷落,反而会起相反效果。

还有此番草原之行,也属于比较凶险的一次出行,毕竟皇太极如今在草原上已经占据了很大势力,一个不小心,使臣甚至有生命危险。

所以虽然派人出使草原是在走一步正确的棋,但由于人选问题,此事一直是悬而未决。

怕死的不敢去,敢去的没能力,有能力的呢,又未必肯趟这浑水。

黄道周,刘宗周这样的忠臣倒是敢去,但崇祯不敢让他们去,这些人虽然人品和道德文章无可挑剔,但办事能力不行。

孙承宗却是个极好的人选,但他年纪太大,承受不了路途奔波之苦,一个不小心孙阁老就可能留在草原上,永远回不来了。

袁崇焕倒是年轻,可惜现在在大狱里,等待判决。

新近崛起的原大名知府卢象升,虽然能力超强,文武双全,但他资历有些浅,草原上的部落台吉们都不认识他。

再说此人长于军阵和治民,对这种外交类的事情,未必就能得心应手。

所以当孙承宗和崇祯提起方逸时,崇祯越想,便越觉得靠谱。

方逸有名声啊,独守遵化城,力战皇太极十余万大军,斩杀贝勒岳托阿敏,闯下赫赫威名,方逸大名,估计在草原上可止小儿啼。

能力上也没问题,无论是赈济灾民,还是治理府县,出战迎敌,方逸都做得很完美。

关系上来讲,方逸和叶赫部关系十分亲厚,听说遵化城一战中,也有叶赫部的精兵参与其中,助力方逸。

且方逸是遂平未来夫婿,属于大明驸马爷,地位尊贵,让他前去,给足了这些草原部落面子。

方逸武力高强,手下又有一群精兵悍卒,安全问题也不大。

让方逸前去草原,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占。

于是崇祯马上便做出决定,要让方逸前去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