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对军队的掌控(1 / 2)

权倾南北 然籇 1287 字 9天前

主簿们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把吐谷浑主力去而复返的重要意义告知了每一名将士。

死守武威,对于汉军将士们来说本来就是保家卫国,是应该做的。而现在胜利在望,就看自己的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战便是了!

之前他们能够挡住吐谷浑一个月,现在自然还能再挡一个月!

且把那些守城用的器械都整理好,檑木滚石也各就各位,就等着和这些挨千刀的吐谷浑决一死战!

士气的振奋让贺若弼惊讶之余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大头巾书生平日里贺若弼实际上并不非常喜欢,毕竟战场是杀人的地方,这些书生没事来凑什么热闹?只不过现在贺若弼身为大汉的将领,军中的这些规矩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只能选择遵守罢了。

而现在贺若弼似乎明白了陛下执意要在军中设立这样一个岗位的意义所在。

大汉的将士们只有认识到自己在为什么而战,才能在困境之中依旧爆发出之前贺若弼根本不敢想象的斗志。

每一名将士都是那么的年轻,他们多数都来自于西北和关中,自古这里就是出精兵的地方,但是即使是这样,凭借着之前关中的兵马,北周还是没有能抵挡的住从南方而来的大汉。贺若弼可以保证,至少当时自己率军征战的时候,所部兵马的士气和斗志,尤其是在遇到敌众我寡之情况下的士气,绝对比不上现在的汉军将士。

同样的一批人,似乎在大汉崭新的军制体系下,整个军队都焕发出了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

从两汉一路传承下来的军队制度,经过多年的乱世显然足以证明不再适合于现在的战争,而鲜卑人作为中原新的主人,也曾经积极地吸取汉人的优秀制度并且结合自己原本的制度做出改变,颇有一种破而后立的感觉。

但是鲜卑建立起来的军府制度,固然能够实现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有战则战,将领们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足够的兵马并且拉着这些军队进入前线。

可这自然而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将领很容易拥兵自重,其麾下的将士们当然也只知道有将领、只知道保卫这一方州府而不知道其余地方也要保卫,而不知道除了自家主帅之外,之上还有陛下。

从北魏到北周,一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把驻扎在边境的兵马都撤到中央、直接放在皇帝的掌控下就好了,但是这也就意味着边疆将会没有多少精锐主力把守;而假如只是把兵马保留在边境,却不派遣得力的战将,那么凭借士卒以及一些低级将领,显然很难起到稳固边疆的作用,毕竟真的有什么变数,只是凭借这些人,很难组织起来整条防线上的快速应变。

要知道真的等到大战来临的时候,根本没有独立指挥作战之经验的行军司马、行军长史之类的,是很难靠得住的,更何况还有一群看上去只会纸上谈兵的行军主簿。

因此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把将领撤换回来还是把士卒撤换回来,实际上都等于牺牲边境的安全以加强皇帝的中央集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现在的大汉采用的是地方驻军轮换入京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也只是在撤换将领和撤换军队之间做出了一个平衡罢了,一支军队来往换防的次数太多,当然也耗费时间,更重要的是耗费财力,更何况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将领会带着地方驻军叛乱的可能,只是减少这种可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