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五姓七望的反击(1 / 2)

一路风餐露宿,魏征终于回到了长安。

这一次,事关一干弹劾蜀王李愔的大臣,另外一边是蜀王李愔。

为此,李世民专门准备了一次大朝。

在早朝之上,魏征专门就这件事情,向太宗李世民,做了一次汇报工作。

“启禀皇上,微臣来到益州之后,发现益州的百姓,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很多人都手里捧着一本书卷诵读。”

“而诵读的书籍叫做三字经,乃是微臣从来都未听说过的一本书。除了三字经之外,还有百家姓和千字文。微臣曾问过他们,因何而读书。他们的回答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听到这几句话,整个朝堂之上,不由得为之一静。

因为,这几句话,竟然是出自一个乡野之民。

而这几句话,纵然是朝堂之上的那帮文臣,可能都总结不出来。

没想到,在益州,随便出来一个农夫,就能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来。

这时候,王信忍不住站出来质疑道:“这四句话,振聋发聩,可以说是流芳千古的名言,寻常的村间乡夫,怎么可能说的出来?”

听到王信得质疑,魏征不屑地说道:“这,自然是蜀王的教化之功了!”

“你们口口声声弹劾蜀王,说益州教化松弛,老夫倒是想问你们,你们真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吗?还是,你们就是凭空捏造?故意往蜀王身上泼脏水?”

听到魏征得话,王信不由又惊又怒地问道:“郑国公何出此言?”

魏征冷笑道:“老夫在益州所见,民夫之中,在田间或者做工的间隙,看书之人比比皆是。而益州更是建立起一座益州大学,所有适学儿童,都可以入学。不但免收学费,并且还管食宿!”

“一座益州大学,目前收纳适龄学童,足足有六七千人之多!试问,整个大唐的州郡之中,可有州郡,能够比的上益州的教化?有吗?”

“如果说,益州的教化都不行的话,那么整个大唐,又有哪里的教化,能够比得上益州呢?”

听到魏征得话,以王信为首的五姓七望的官员,不由得哑口无言。

其实,他们弹劾益州的教化,还真的不是信口开河。

而是他们打听到,益州的百姓,都变得向钱看。

那时候,益州大学还没建立,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也没有问世。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到了现在,时过境迁,益州居然发生了如此大得变化。

这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苦难言。

就听魏征接着说道:“微臣还查探到,蜀王根本就不是在建造王府,而是在建设新城。益州大学,就是在新城里面建造的。而这一切所费,都是蜀王自掏腰包!”

“那些百姓,都是蜀王掏钱雇佣。做工之人,不但每日三餐管饱,晚餐有肉,每日的工钱还达到十文钱。那些百姓对蜀王,无不感恩戴德,并没有出现他们弹劾得情况。”

听到魏征得话,王信等五姓七望的官员,脸色愈发的难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