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欲立太子(2 / 2)

而李世民因为长期服用长生不老药,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到明年年初的时候,不治身亡。

但是这长生不老药,里面还有某些刺激性的药性。

可以暂时的让李世民的精神很好,一时之间,看上去这药真的有作用似的。

而这种长生不老药,一旦发作起来,可能就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

虽然从目前的局面上来看,其实李世民死去,对李愔的布局是有利的。

现在他在整个剑南道的势力,已经大到,任何人都不容忽视,都拿捏不下的地步。

如果李世民驾崩,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的话。

那么只要蜀王在剑南道自立的话,最乐观的局面,就是大唐会分裂成两个国家。

不乐观的情况,自然是蜀王反攻进长安,成功夺取皇位。

而实际上,蜀王能够成功的几率是非常非常之大的。

所以,这时候李世民驾崩,对李愔有利。

拖得时间长了,反倒可能出现反复的情况。

但是从感情上来说,这是自己的父皇,骨肉相连,血脉相承。

李愔做不到明明有机会阻止,却假装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于是,李愔马上上了一道奏折,言辞恳切,劝阻李世民,不要再继续服用长生不老药。

不料,李世民在看到蜀王的奏折之后,居然勃然大怒。

“这个逆子!难道你以为朕不清楚你的想法吗?”

“哼!你是怕父皇活的时间太长,你就没有机会染指皇位了是吗?”

“逆子!朕偏生不会让你如愿的!”

李世民非常愤怒,不由下旨狠狠地责骂了李愔一顿。

接到李世民的旨意之后,李愔不由一声长叹。

这也是父皇命里该有这一劫,根本没办法劝阻。

朝堂之上,房玄龄病危,上表劝谏李世民,请求停止对高丽的战争。

但是李世民很显然的,并没有听进去房玄龄的话。

步入老年之后,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圣明。

也没有年轻的时候那样,能够听的进去大臣们的劝谏了。

李世民仍然命令地方上各州继续制造海船,准备继续攻打高丽。

薛万彻因为没有一举拿下高丽,暂时领兵返回修养。

薛万彻这个人很狂妄,恃才傲物。

朝廷之中,有不少人都上书弹劾他。

然后再薛万彻班师回朝之后,李世民就对薛万彻说:

“哎呀,薛爱情,最近上书弹劾你的人很多啊,都说你和诸位将领不和睦,都要求治你的罪。”

“但是让朕治罪你,朕也于心不忍啊!这样吧,这一次,你功过相抵,无功无过,你看怎么样啊?”

说完,李世民就将告薛万彻的书信,全部都烧毁了。

回去之后,薛万彻十分不满,暗中发了很多牢骚。

结果,薛万彻的副将、右卫将军裴行方都暗中告他,并且将他埋怨的话,都一一复述下来。

可见薛万彻这个人,作战能力是很强的,但是的确是不会为人。

薛万彻的副将,既然知道薛万彻发恼骚的话,证明薛万彻根本就没有避他。

证明薛万彻真正的将他当成了心腹,但是他的副将,转眼就能将他给卖掉。

就连英国公李勣也说:“皇上,薛万彻乃是一个大将军,并且呢,还是您的妹夫。他出言抱怨,那些话真是太难听了,太不应该了,简直罪不容赦啊!”

然后,李世民就将薛万彻罢免掉,把他流放到象州。

然后李世民用褚遂良为中书令。

再说李世民,在服用长生不老药几个月之后。

原本服用完长生不老药,脸色变红,神情亢奋,身体微微出汗,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甚至于到了晚上,都还能干点茶余饭后的事情。

但是几个月后,李世民的身体,忽然急转直下。

脸色泛黄,忽然间就苍老了许多。

每日上朝,都步履蹒跚,有时候还需要力士前来搀扶。

朝中文武百官,看在眼里,忧在心里。

这时候,有人弹劾哪位来自天竺的方士。

李世民也意识到,自己被这个方士给骗了。

原来蜀王并不是怕他活的时间太长,而是一心为他好。

如果他当初听了蜀王的话的话,现在身体也不至于一下子垮到这种地步。

李世民直接下令将哪位来自天竺的方士赐死,就连将方士带来的人王玄策,也受到牵累。

不但被免官,更是被直接流放到了岭南之地。

随着李世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满朝文武,再次催促李世民立太子。

李世民自己也意识到,这一次,是真的要立下太子了。

如果再不立下太子的话,这一次,一旦有个闪失的话,只怕真的要出事了。

这一日,李世民忽然下诏,因为他身体的缘故,让所有在封地上的皇子,全部都回长安来。

只怕等到诸位皇子来到长安之后,也就是立下太子之时。

但是,诸位皇子距离长安的距离不同,所以到长安的时间自然也不会一样。

而皇上的这道诏书,很多人都觉得,似乎只是专门给蜀王一个人下的。

当李愔接到这封诏书之后,马上准备出发到长安去。

但是在刚刚出门的时候,却是直接被上官仪给拦了下来。

“殿下,此时万万不可去长安!”

李愔不由凝神看向上官仪,然后问道:“上官长史,这是为何?”

上官仪不由说道:“这里人多口杂,不是说话的地方。”

李愔点头说道:“那好,上官长史,哪就到我书房里去书吧。”

很快,来那个人就来到书房之中。

李愔不由问道:“上官长史,你说说看,为什么你说本王不能去长安?”

上官仪脸色凝重地说道:“殿下,这一次,皇上要必须要立一个太子了。”

“但是,根据属下的猜测,皇上准备立的太子,很有可能并非是魏王李泰,而是晋王李治。”

说完之后,上官仪不由看向李愔。

上官仪感觉,自己的这个推断,太过惊世骇俗,蜀王必定不会相信。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李愔深深地看了上官仪一眼,然后说道:“上官长史,没想到你也看出来了?”

什么?

什么叫我也看出来了?

关键是那个也字!

李愔点头说道:“不错,父皇必定有他自己的考量。魏王李泰,尽管才华过人,但是心胸狭窄。”

“并且,他和长孙无忌的关系,也并不好。所以,如果立太子的话,长孙无忌一定不会支持他。”

“并且,如果要立魏王为太子的话,可能这些幸存下来的皇子,一个都跑不掉。而如果立晋王的话,这些皇子,都能保全下来。”

听到这里,上官仪对蜀王佩服的简直就是五体投地。

这件事情,上官仪是思索了很长时间,才想出来的。

并且,他想的,居然还没有蜀王透彻。

并且,他可是谋士啊!

他一个谋士,想的问题居然还没有主公透彻,哪还要他这个谋士有毛用?

想到这里,上官仪不由叹息一声说道:“殿下多智近妖,我不及也!”

李愔哈哈笑道:“这只不过是本王的位置比较敏感,对这些事情,想的也比较多罢了。在政务上,十个本王加在一起,也不是上官长史的对手。”

实际上,李愔对上官仪才是真正的敬佩。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世民最终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

所以,对于事情的走向,李愔事先就知道,才能轻而易举地说出这么多道理来。

当然了,现在的发展和原本历史轨迹有所偏移。

比方说,李世民并没有及早的立太子,魏王李泰也并没有威吓李治。

但是立太子的关键,其实还是长孙无忌的支持,还有关陇集团的态度。

如果他们都反对的话,李世民就要考虑,在他死后,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所以,李愔肯定,李世民最想立的太子,必定是晋王李治无疑。

但是这一世有了自己,事情就多了许多变数。

李世民最终立谁为太子,就必须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上官仪不由向李愔说道:“殿下,既然你已经看的这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到长安自投罗网呢?”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的身体微微一僵说道:“上官长史,你的意思,我去了长安之后,父皇要对我动手?”

其实,李愔如果想要反的话,在多年之前,崔十娘的事情上,他就可以反了。

甚至,那时候他就有很大的成功几率。

这时候,只怕他早已经当上大唐的皇上了。

只不过,李愔真的不愿意这么做。

甚至,他也并不喜欢当皇上。

当皇上多累啊,远不如当一个逍遥王爷。

当然了,想要当一个逍遥王爷,也是需要实力,需要资本的。

李愔没想过要造反,也就没想过,李世民会对他下手。

这是父子之情,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亲情。

李愔并不愿意向这一方面猜测,其实并不是他猜测不到。

上官仪不由说道:“殿下,属下猜测,皇上未必会向殿下动手。因为无缘无故将殿下诓骗进长安,然后动手,就算是皇上,也不愿意背负这种骂名。”

李世民的江山,得来的本来就不正。

杀害自己的兄长和兄弟,逼迫自己的父皇退位。

然后在位期间,自己的两个儿子造自己的反。

这对李世民名声的打击,已经很糟糕了,李世民必然不肯再背负一个杀子的骂名。